國內第二款細胞療法即將上市 ,CAR-T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?

2021-08-03 15:00:29 藍冠娛樂生物 604

    7月30日 ,藥明巨諾靶向CD19的CAR-T產品瑞基奧侖賽注射液(relma-cel)上市申請已完成生產現場核查 ,等待審批 。繼6月底複星凱特的益基利侖賽注射液(CD19CAR-T)上市後 ,瑞基瑞基奧侖賽注射液有望成為國內第二款獲批上市的CAR-T產品 。


      CAR-T細胞療法作為一種全新的癌症治療手段 ,備受市場關注 。自2017年以來 ,全球已有五款CAR-T細胞療法獲批上市 ,包括四款靶向CD19的CAR-T細胞療法和一款靶向BCMA的細胞療法 ,我國也於6月底迎來了首款靶向CD19的CAR-T細胞療法。從靶點的角度 ,靶向CD19的CAR-T療法正在紮堆 ,CD19CAR-T究竟是不是一個優良的投資賽道 ,值得深思 。

(一)上市衝刺

       瑞基奧侖賽注射液(JWCAR029 ,Relma-Cel)是由藥明巨諾研發的一款以CD19抗原為靶點的自體CAR-T療法 。藥明巨諾是由藥明康德與Juno公司聯合創建 ,旨在成為專注於血液及實體瘤開發 、製造和商業化的突破性細胞療法的一體化平台 。

       從結構設計上 ,Relma-Cel使用了鼠源的scFv ,scFv是較小的重組抗體形式,不但保留了原始免疫球蛋白對抗原的特異性 ,而且增強了腫瘤穿透力 ,但鼠源scFv可能存在一定的免疫原性 。共刺激域采用了4-1BB ,可促進線粒體生成 ,增強T細胞的呼吸作用和脂肪酸氧化 ,此外 ,與CD28共刺激域相比 ,采用4-1BB共刺激域的CAR-T細胞擴增較為溫和 ,安全性有望提升 。

      2020年6月 ,藥明巨諾向NMPA遞交了瑞基奧侖賽注射液治療彌散性大B細胞淋巴瘤(DLBCL)適應症的上市申請 。在2020年ASH年會上 ,藥明巨諾公布了瑞基奧侖賽注射液治療DLBCL的關鍵性臨床研究數據 。在58例可評估的患者中 ,客觀緩解率為75.9% ,完全緩解率達51.7% ,6個月DoR 、PFS和OS分別為60% 、54.2%和90.8% 。不良事件方麵 ,3級及以上CRS率達5.1% ,NT毒性達5.1% 。總的來說 ,無論從臨床療效抑或安全性的角度 ,瑞基奧侖賽注射液表現均十分優異 。

(二)混戰在即

      盡管距離國內首個CAR-T細胞療法上市不足兩個月 ,但CAR-T的研發正麵臨著高度同質化 ,靶點紮堆等問題 。據畢馬威統計 ,2020年 ,國內開展CAR-T細胞療法的臨床試驗數量已達335個 ,5年間翻了十倍 。而以CD19為靶點的CAR-T細胞療法更是紮堆嚴重 ,占CAR-T細胞療法的40% 。

      從研發的角度 ,盡管以CD19為靶點的CAR-T療法臨床風險相對較低 ,畢竟已有數款產品成功上市示範 ,但這些產品在未來商業化階段可能麵臨極其激烈的競爭 。頭3-5個上市的產品憑借先發優勢 ,快速搶先占領市場 ,後來者若缺少產品的獨特優勢 ,往往隻能在夾縫中生存 ,抑或通過慘烈的價格戰分割部分市場份額 。換言之 ,後來者通常難以享有增量的紅利 ,更多的是存量的博弈 。

      此外 ,CAR-T產品商業化之路較為滯緩 ,短期內對企業的業績貢獻十分有限 。Yescarta作為CAR-T產品中的佼佼者 ,上市3年時間僅帶來了12.83億美元的業績 ,價格高昂僅僅是原因之一 ,產能瓶頸則是製約CAR-T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,正如BMS首席商務官在2021年中期財報電話會上表示 ,製備細胞療法的病毒載體短缺 ,導致公司CAR-T產品存在供應缺口 ,這一問題始終困擾著全球CAR-T細胞療法製造業 。

      除了CAR-T產品間的競爭 ,以Blincyto為代表的CD3×CD19雙抗 ,以Zynlonta為代表的CD19ADC均是CD19CAR-T療法潛在的競爭者 。而馴鹿醫療 、傳奇生物等更是布局了CD19×CD22雙靶點CAR-T療法 ,在未來或對CD19CAR-T產品帶來巨大的衝擊 ,畢竟雙靶點較單靶點特異性更強 ,有望顯著降低單靶點治療導致的疾病進展和複發 。

(三)前景展望

      除了未來可能麵臨的激烈競爭 ,自體CAR-T細胞產品亦暴露出製備時間過長 ,病人無法適用等問題 。從行業未來發展的角度 ,異體CAR-T細胞產品和雙靶點CAR-T細胞產品有望緩解這些問題 。

      製備時間過長 :目前 ,在良好GMP環境下 ,自體CAR-T細胞的製備通常需要2-4周 。前幾年諾華的Kymriah銷售始終不及吉利德的Yescarta ,核心因素在於製備周期較長 ,製備效率較低 。2018年 ,當吉利德將Yescarta的製備周期控製在2周內時 ,Kymriah仍需3-4周的製備時間 。

      病人無法適用 :臨床研究發現 ,自體CAR-T療法治療的失敗率達5%-14% ,失敗的原因包括病毒的感染、自體T細胞的糟糕質量 、前線自體CAR-T療法的失敗等 ,例如部分癌症患者體內淋巴細胞基數較低 ,自體修飾T細胞的擴增和生產難度較大 。

      針對這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,異體CAR-T細胞療法和雙靶點CAR-T細胞療法有望破局 。異體CAR-T細胞為通用型(Off-the-shelf)的細胞療法 ,有望大大縮短製備周期 ,是CAR-T療法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 。亙喜生物的GC007g是一款異體CD19CAR-T產品 ,適應症為急性淋巴白血病(ALL) 。Ⅰ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 ,GC007g治療ALL的ORR達84.6%(13/14) ,MRD-CR達76.9% 。從療效的角度 ,GC007g較自體CAR-T療法亦存在潛在的優勢 。

      但異體CAR-T療法存在GvHD風險 ,如GC007g的GvHD風險達14.3% 。對此 ,亙喜生物的TruUCAR平台通過敲除TCR降低GvHD風險 ,科濟藥業的THANK-uCAR平台通過破壞TCR和β2微球蛋白(B2M)的基因組位點 ,以消除TCR或B2M的表達 。

      雙靶點的CAR-T療法有望降低單靶點治療導致的疾病進展和複發 。臨床發現 ,部分患者接受CD19CAR-T治療後出現疾病進展或複發 ,可能是源於腫瘤細胞表麵CD19靶點的丟失或表達減少 。與CD19類似 ,CD22亦特異性表達於多種B細胞表麵 ,通過采用CD19和CD22複合靶向CAR-T療法 ,理論上可降低治療後單個靶點丟失導致的腫瘤逃逸風險 ,進一步降低疾病複發 。

      馴鹿醫療的CT120是一款靶向CD19和CD22雙靶點的全人源CAR-T療法 ,CT120與靶細胞膜上的CD19和CD22抗原結合後 ,釋放顆粒酶/穿孔素直接殺傷靶細胞 ,同時釋放細胞因子刺激CAR-T細胞擴增 ,以持續發揮抗腫瘤作用 。2021年7月29日 ,CT120獲臨床試驗默示許可 ,擬開發包括B細胞淋巴細胞白血病(B-ALL)和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(B-NHL)在內的兩個適應症 。

(四)小結

     隨著藥明巨諾靶向CD19的CAR-T產品瑞基奧侖賽注射液(relma-cel)完成生產現場核查 ,上市指日可待 。但CD19CAR-T細胞療法的研發目前存在靶點紮堆 、同質化嚴重等風險 ,此外 ,自體CAR-T療法製備周期較長 、病人無法適用等問題亦阻礙著行業的快速發展 。未來 ,異體CAR-T細胞療法 、雙靶點CAR-T療法有望破局 ,給晚期腫瘤患者提供更佳的治療方案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