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代細胞培養方法

2022-06-10 16:59:07 藍冠娛樂生物 875

原代細胞的培養方法

原代細胞的培養方法

原代細胞的培養也叫初代培養 ,是從供體取得組織細胞在體外進行的首次培養 ,是建立細胞係的第一步 ,是一項基本技術 。原代細胞因剛從組織中分離開 ,生物學特性未發生很大變化 ,仍保留原來的遺傳特性 ,也最接近和反映體內生長特性 ,適宜用於藥物敏感性試驗 、細胞分化等實驗研究 。原代細胞往往有多種細胞組成 ,比較混雜 ,即使從形態上為同一類型(上皮樣或成纖維樣) ,但細胞間仍有很大差異 。如果供體不同 ,即使組織類型 、部位相同 ,個體差異也照樣存在 ,原代細胞生物特性尚不穩定 ,如需做較為嚴格的對比性實驗研究 ,還需進行短期傳代培養 。


1 、組織塊培養法

組織塊培養是常用 、簡便易行和成功率較高的原代培養方法 ,也是早期采用培養細胞的方法 ,故原先被稱為組織培養 。其方法:為將剪成的小組織團塊接種於培養瓶(或皿)中 ,瓶壁可預先塗以膠原薄層 ,以利於組織塊粘著於瓶壁,使周邊細胞能沿瓶壁向外生長 ,方法簡便 ,利於培養 ,部分種類的組織細胞在小塊貼壁24小時後細胞就從組織塊四周遊出 ,然後逐漸延伸 ,長成肉眼可以觀察到的生長暈 ,5~7天後組織塊中央的組織細胞逐漸壞死脫落和發生漂浮 ,此漂浮小塊可隨換液而棄去 ,由組織塊周圍延伸的貼壁細胞也逐漸形成層片 ,可在顯微鏡下觀察形態和用於實驗研究 。其培養方法如下:

(1)按照前述方法取材,將組織剪成或切成1mm3大小的小塊 ,並加入少許培養基使組織濕潤 。

(2)將小塊均勻塗布於瓶壁 ,每小塊間距0.2cm~0.5cm ,一般在25mL培養瓶(底麵積為17.5cm2)可接種20~30小塊為宜,小塊放置後 ,輕輕翻轉培養瓶 ,使瓶底朝上 ,然後於瓶內加入適量培養基蓋好瓶塞 ,將瓶傾斜放置在37℃溫箱內 。

(3)培養24小時 ,待小塊貼附後 ,將培養瓶緩慢翻轉平放,靜置培養 ,動作要輕 ,嚴禁搖動和來回振蕩,以防由於衝動而使小塊漂起而造成培養失敗 ,若組織塊不易貼壁可預先在瓶壁塗一薄層血清 、胎汁或鼠尾膠原等 。開始培養時培養基不宜多 ,以保持組織塊濕潤即可 ,培養24小時後再補液 ,培養初期移動和觀察時要輕拿輕放 ,開始幾天盡量不去搬動 ,以利貼壁和生長 ,培養3~5天時可換液 ,一方麵補充營養 ,一方麵去除代謝產物和漂浮小塊所產生的毒性作用 。


2.消化培養法

該方法是采用前述的消化分散法 ,將妨礙細胞生長的細胞間質(包括基質 、纖維等)去除 ,使細胞分散形成細胞懸液 ,然後分瓶培養 。某些特殊類型細胞,如內皮細胞 、骨細胞等的消化手段和步驟,將在有關章節中敘述 。


3.懸浮細胞培養法

對於懸浮生長的細胞 ,如白血病細胞 、淋巴細胞 、骨髓細胞 、胸水和腹水中的癌細胞和免疫細胞無需消化 ,可采用低速離心分離,直接培養,或經淋巴細胞分層液分離後接種培養 。


4.器官培養

器官培養是指從供體取得器官或組織塊後 ,不進行組織分離而直接在體外的特定環境條件下培養 ,其特性仍保持原有器官細胞的組織結構和聯係 、並能存活 ,器官培養的目的和技術均與單層細胞培養不同 ,但可利用器官培養對器官組織的生長變化進行體外觀察 。並觀察不同培養條件研究對器官組織的影響 。器官培養可保持器官組織的相對完整性 ,可用於重點觀察細胞間的聯係 、排列情況和相互影響 ,以及局部環境的生物調節作用 。體外器官培養為臨床上的器官移植創造了便利的條件 。器官培養的條件與細胞培養不同 ,要有特殊的要求 。

1. 器官培養的特殊的要求

(1)需要特殊的培養條件因器官離體培養 ,其營養和氧氣僅靠自然滲透來供給 ,因此 ,培養時為了確保中心不發生缺乏氧和營養而造成壞死 ,其厚度或直徑不宜超過1mm 。

(2)器官內部細胞需要有足夠的氧氣滲入常采用以下兩種方法:

①將器官組織塊置於培養基氣液麵以利於氣體交換 。提高培養基中的氧分壓 ,一般需加注純氧 ,提高氧分壓時仍需保持5%C02 ,以維持pH 。

2. 器官培養的方法

(1)將不鏽鋼網做成的支架 ,放置於培養皿中 ,高度為1/2 皿高 ,使其表麵鋪上0.5mm孔徑的濾膜 。

(2)將培養基加入平皿中,使培養液剛剛接觸到濾膜,但不要使濾膜浮起 。

(3)將要培養的器官組織平放在濾膜上,-般厚度不要超過200μm ,水平麵積不超過10mm2 ,如為肝 、腎不能大於1mm2 。

(4)將培養物置於CO2培養箱內 ,並加注氧氣 ,調整氧分壓達90% ,培養時注意使液麵與膜保持在一致的水平上 。

(5)上述器官培養1~3周(每隔2~3天換液一次)後可用於實驗和檢測 。


原代細胞的培養與維持


(一)原代細胞培養

1 、靜置貼壁細胞(包括半貼壁細胞的培養)

凡經消化液處理實體組織來源的細胞要通過充分漂洗 ,以盡量除去消化液的毒性,細胞接種時濃度要稍大一些 ,至少為5×108細胞/L ,培養基可用Eagle (MEM)或DMEM培養 ,小牛血清濃度為10%~80% ,有條件的應在37℃ 5% CO2的培養箱中培養 ,在起始的2天中盡量減少振蕩,以防止剛貼壁的細胞發生脫落 ,漂浮 。若原代貼壁細胞不是用於長期培養 ,隻是用於分離繁殖或測定病毒之用 ,其細胞濃度可以加大 ,盡量貼成厚層以利病毒的效價提高和測定結果(如空斑)更加明顯 、準確 ,待細胞基本貼壁伸展並逐漸形成網狀,此時的pH若有明顯變化,應將原代細胞換液 ,即倒去舊液,換入新鮮的培養基,以便除去衰老 、死亡的細胞和陳舊的培養基 ,使貼壁細胞能獲得充足的營養 。若用骨髓或外周血中的懸浮細胞經靜置培養1周時 ,可有少量的肌樣纖維間質細胞或基質細胞開始貼壁生長,為了利於該貼壁細胞充分貼壁和生長 ,此時換液應將細胞懸液經低速離心後 ,按半量換液方式棄去舊液加入新液 ,然後再將細胞懸液放入原瓶中繼續培養 ,經反複幾次換液後,貼壁肌樣細胞逐漸形成網狀 ,此時換液可將原懸浮細胞和培養基移入另一新瓶 ,然後分別補加新鮮培養基(也按半量換液方式分別對半加入新液)繼續培養 ,原瓶的貼壁細胞逐漸長成單層 ,而新瓶中又會出現二次貼壁細胞 ,經幾次換液也會逐漸長成單層,在此類細胞培養時 ,培養基中往往需加入少量的維生素D3 、 bFGF 、地塞米鬆 、小牛血清(濃度要在20%以上) ,以利細胞貼壁生長 。


2 、懸浮細胞的培養

凡來自外周血 、胸腹水 、脾髒 、淋巴結 、骨髓的淋巴細胞 、造血幹細胞以及白血病細胞,在原代培養時要盡量去除紅細胞 。若作用於試驗的短期培養 ,可在含10%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養基中進行培養,細胞濃度可在5~8×109/L範圍內 ,然後進行分瓶試驗 。若要將淋巴細胞及白血病細胞進行長期培養 ,淋巴細胞中要加入生長因子,白血病細胞中要加入少量的原患者血清,以利細胞生長 ,待細胞開始增殖甚至結成小團塊 ,培養基中pH變酸 ,說明細胞生長繁殖良好 ,-般每隔3天需半量換液一次(換液時盡量使細胞不丟失) ,待細胞增殖加快 ,濃度明顯增加 ,pH發生明顯變化時 ,此時可考慮傳代 。但千萬不能急於傳代 ,一定要待細胞密度較高時才能進行 ,以防傳代失敗 。


(二)原代細胞的維持

1 、貼壁細胞(包括半貼壁細胞的換液)

貼壁細胞長成網狀或基本單層時 ,由於營養缺乏 ,代謝產物增多 ,pH 變酸 ,不適宜細胞生長 ,此時細胞還未長成單層 ,未達到飽和密度 ,仍需繼續培養 ,因此 ,需采取換液方式來更新營養成分以滿足細胞繼續生長繁殖的需要 。其換液方法比較簡單 ,即棄去舊液 ,加入與原培養液相同的等量完全培養基 。若希望細胞能在較長時間內能維持存活 ,但不需增殖 ,此時要換成含2%小牛血清的維持液 。


2 、懸浮細胞

凡經培養後隻在細胞培養基中懸浮生長而不貼壁的細胞 ,需在倒置顯微鏡下方可觀察到細胞的形態和生長現象 ,淋巴細胞的短期培養無需換液 ,但加入生長因子或有絲分裂源(PHA 、PMA 、COnA 、PVM 、LPS等)後 ,細胞不僅會發生轉化而且會發生分裂繁殖 ,此時培養基中的營養成分並不能維持細胞的營養需求 ,加之代謝產物增多 ,pH變酸 ,細胞不適宜生長 ,需進行換液 。白血病細胞或淋巴瘤細胞體外長期培養時 ,都需換液培養,待達到飽和密度時才能傳代 。換液時 ,隻能采用半量換液的方式 ,千萬不能采取倒去舊液加入新液的方式進行換液 。半量換液的方法如下:將原培養瓶豎起 ,在30分鍾內,若細胞沉於瓶底 ,可用吸管輕輕吸去一半 , 上清棄去 ,再加入等量的新鮮完全培養基 。若細胞不能沉於瓶底 ,可吸出細胞懸液 ,采用低速離心( 1000r/min 10min)棄去一半上清加入等量的新鮮完全培養基 ,混勻後再轉入原瓶繼續培養 。



免責聲明 :內容來源於網絡 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。本文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 ,文中觀點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。如涉及版權問題 ,請及時聯係我們刪除 。